
不久前,國家電網、南方電網宣布2020年充電樁建設投資規模增加10倍,寧德時代、華為等巨頭紛紛推出充電樁品牌,使得充電樁領域看起來“十分熱鬧”。
其實,將充電樁納入新基建,重點推進充電建設與運營, 是為了補足新能源車使用環節的短板:續航問題。
目前,市場上主流純電動汽車的續航在400~500km,電池容量在50~65kW?h之間,車主對使用環節中的里程、充電焦慮抱怨多,對快充技術有著較高的需求度。?
拿50kW?h電容的新能源汽車來說,要 想把充電時間縮短到半小時,至少需要100KW的充電功率; 電容越大,對應的充電功率要求則更高。?
可以看出,除鋰電池性能外,構成充電速度瓶頸的另一大關鍵因素,其實是充電樁的瓶頸:
充電樁的輸出功率,直接限制電動車的充電速度,建設高功率的公共快充樁,尤為重要。?
然而,與體積小巧的慢速充電樁相比,高功率充電樁不僅對電池與線纜要求高,同時?對充電樁的散熱系統也有著極高的要求:
充電速度越快,充電樁電感模塊功率越大,充電電流越大。
由于體積高度壓縮,內部結構非常緊湊,熱量就越集中,進而導致充電樁內部溫度升高,輕則充電模塊過溫保護不再輸出,重則引起火災等意外事故。
因此,做好充電樁的散熱方案極為關鍵。
直流充電模塊是充電樁的核心,是構建高功率充電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, 解決該模塊的散熱問題將能更好地解決充電樁的散熱問題。?
?
目前,業內在充電樁的散熱設計中,有機硅導熱界面材料引入較為普遍。
導熱硅膠墊片用于電感模塊導熱,導熱硅脂用于芯片導熱、導熱硅膠用于電源灌封等,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充電樁模組散熱結構。
導熱硅膠片、導熱粘接膠應用于集成電子元件板和散熱器之間,柔順、高回彈等特征使其能夠覆蓋不平整的表面,將熱量從分離器件或PCB傳導到散熱器上,?從而提高充電模塊的散熱效率和使用壽命。
同時還起到了導熱、絕緣防護、減震、固定電子元件等重要作用,讓充電樁的使用更加安全。?
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之路,任重而道遠。
雖然這一輪新基建的充電樁投資建設,補充了續航里程的便利性。但鋰電池本身是影響續航里程長短的直接因素,其技術前路困難重重,技術瓶頸仍需大家共同努力去解決。